立足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布时间:2018-03-23 来源:经济日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立足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创新动力开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效益,更加重视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我国跨越发展关口、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立足改革创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质量和效率变革。

一是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富民之基、强国之本,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可动摇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创新。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各方面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以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融合性和平台性企业的牵引作用,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促进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递进。

二是更加重视创新动力开发。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力求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更多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加强需求导向应用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短板,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建设交通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前沿科技制高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推动增长动力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扶持我国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更好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良性互动,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打通科技创新各个环节,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三是更加重视提高质量效益。经济发展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量的积累,更需要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继续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强调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驱动转向创新和质量驱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要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在改革攻坚、结构调整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此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全球资源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

四是更加重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通过改革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促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到产品包装、产品分销的整个产业链绿色化,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现有经济循环过程的绿色化改造,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绿色治理的专业化、常态化、机制化、法治化水平。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