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国资委权责清单实现国资监管转型

发布时间:2018-04-03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历史上的首份监管权责清单正在起草当中。如果进展顺利,有望在今年4月底上报中央深改组。据报道,这份监管权责清单有望近期进入报批流程,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施行。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简称《方案》)就明确提出,“严格按照出资关系界定监管范围”“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的要求。

  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以来,通过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方式,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国有企业的重要人事调整与重大决策事项实施监管和合理干预,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监管。

  但也应该看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体制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国资委倾向于依靠行政命令对所属企业实施“越位”且过于“细致”的监管,进而形成了新的政企不分,导致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受到过多限制,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建立。这需要对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体制进行改革,实现“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

  据报道,《方案》与将要出台的监管权责清单之间是递进关系,二者内容不会出现重叠。前者主要是取消、下放一批权力,而监管权责清单相当于是一个正面清单,清单里有的能监管,清单里没有的就不属于监管事项。预计今年“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将加速改革,以授权经营体制为主的国资改革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牛鼻子”。

  据了解,通过授权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把监督与管理、监督与运营分开,形成权责清晰的三层架构体系:第一层次为国资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规则和监管;第二层次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负责国有资本管理与运营,是领队;第三层次则是众多的国有企业,是队员。这样的架构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职责边界,有利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通过政企分开使市场更好地配置资源、发挥作用。

  事实上,北京、成都、合肥等地方国资委都纷纷出台了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以此为突破口加快国资监管改革。比如,北京市国资委出台的《北京市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则按照规划与投资监管、资本运营与收益管理、改革改组、董事会建设、产权管理、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财务监管、监督检查的顺序排列,《北京市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包含了市国资委履行的决定、审批、审核、核准和监管等五类权责事项,共计8个大项31个小项。

  成都市国资委在对出资人监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后形成《出资人监督权力清单2018年版》《出资人监督责任清单2018年版》《出资人服务事项清单2018年版》三张清单。成都市国资委对企业实行清单管理,对列入清单的事项履行监管权责,未列入清单的事项,原则上由企业自主决策。

  可以预见,国务院国资委将要出台的监管权责清单将会总结地方国资委监管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放管服结合,由权力型监管向服务型监管转变,实现国资监管转型。

  总之,明确国资委权责清单,就是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按照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和类别实行分类监管,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绝不越位。国资委将国资监管机构行使的投资计划、部分产权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权力,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逐步实现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者到管理企业董事会,向董事会选聘经营班子转变;从管理企业的重大事项向授权委托董事会管理转变。

相关信息